档案
推荐两部纪录片
一部是中央台拍摄的《梁思成林徽因》,是从柴静的博客上知道的。另一部是《美国:我们的故事》(America: The Story of Us),是从王小峰的博客上知道的。
看《梁思成林徽因》,最大的感触之一是,那个时候的语言是多么美啊。至于《美国:我们的故事》,我觉得王小峰说得挺好的,我就不多说了。
相关链接:在线观看《梁思成林徽因》;《美国:我们的故事》高清版BT种子(12集共15.51G,下载可能需要数小时到几天,字幕射手网有,或者直接用射手播放器播放);《美国:我们的故事》官方网站。
Apple和Google:CEO变动
苹果和谷歌是我关注、喜欢和尊敬的两家公司。最近上战略管理的课,正在看哈佛案例Google Inc.,而学英语练听力则在精听Steve Jobs在斯坦福大学2005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这周,两则关于这两家公司的新闻占据了美国各大媒体的头条,一是周一Steve Jobs宣布再一次因病离开公司一段时间,在此期间,由公司首席运营官Timothy Cook代理其CEO一职;而今天(周四)刚刚公布的消息称,Google公司创始人之一Larry Page将接替 Eric E. Schmidt成为新的CEO,后者仍留任董事会主席一职。
这两则消息都给市场带来了极大的冲击。Jobs的健康一直是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这次的疑问是:他还会回来吗?Jobs之后的Apple将如何?大多数分析人士认为,Apple有足够的高层管理人才储备,尤其是Timothy Cook在上次Jobs因病离开半年间的出色表现也让人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能胜任CEO一职。问题是,对于很多Apple的消费者和果粉来说,没有了Jobs的Apple还是原来的Apple吗?
Schmidt担任Google CEO十年之久,被认为是两个年轻的创始人的“成年监护人”;而相关的分析人士认为,Google的两位创始人并没有强烈的担任CEO的愿望,所以,此次的变动让他们感到意外。不过,变动或许没有想象的那么大,Page将继续兼任产品总裁一职,新的头衔使他可以将“Google的技术和企业愿景结合起来”(merge Google’s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vision),而另一位创始人Sergey Brin仍然担任技术总裁一职,Schmidt则将更多地关注谈判、合作伙伴、客户和其它商业关系(deals, partnerships, customers and broader business relationships)。也就是说,Google高管团队“三驾马车”的格局并没有实质的改变。
Kindle 3完美支持中文解决办法
~changeLocale zh-CN
来源:http://res0w.com/2010/09/21/kindle_fonts_locale_hack/
2010: 我的关键词
城市:Bellingham
外套:防水夹克
早点:cereal
点心:面包圈(donut)
大饼:披萨
面食:越南面条
白酒:青海互助青稞酒
啤酒:Corona Extra
睡床:充气床
二手车:Nissan Sentra
新电影:社交网络
老电影:了不起的盖茨比
连续剧:广告狂人
歌曲:Leave Out All the Rest
阅读:读库
电脑:MacBook Pro
云存储:Dropbox
云笔记:Evernote
电子书:Kindle 3
Google: chrome web store
微博:Twitter
学派:卡内基学派
学者:H. Simon, J. March and R. Cyert
专业术语:注意力
关键词:行为决策
买给女儿的寒假阅读小说
女儿放寒假了。照例给她买了几本书:
- 龙文身的女孩
- 玩火的女孩
- 忽然七日
- 堕落天使
- 玫瑰杀机
我这一年
2010年,我度过了自己的40岁生日。由于圣人说过“四十不惑”,就像当年30时对自己是否“立”起来了的惶恐一样,对于自己是否真的“不惑”了也很是困惑了一阵。思考或者困惑的结果是,40岁其实没有什么特别,惑与不惑,常在一念之间,和40岁其实一点关系没有。对于生活,如果说今年有什么感悟的话,那就是两个字:简化。是的,人到中年,简化生活很重要,否则,各样的重负真的会让自己透不过气来。要简化,首要的是对每样东西、每件事都问一下:我真的需要吗?一年下来,在简化上有一些收获,但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简化。
这一年的一件大事是出国。9月15号,我到达位于美国华盛顿州Bellingham市的西华盛顿大学,在这里做一年的访问学者。Bellingham离加拿大温哥华比离西雅图还近,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边陲小镇。这里的景色和天气与小说《暮色》中的那个Folks小镇很像,冬天几乎没有晴天,经常下雨,周围到处是森林。事实上,Bellingham离Folks只有4个多小时的车程。由于北临太平洋,所以这里的华人给它起了个很诗意的中文名:北临海。西华大是一所教学型的公立大学,在美国的综合排名在100名以后了,但由于这里的环境和氛围,也吸引了不少各学科研究做得很好的教授和名校毕业的博士来这里。美国大学生的学习远没有国内有些人想象和认为的那么轻松和自由,几乎每门课,学生们都有堪称繁重的阅读任务和家庭作业,经常为了完成作业熬到很晚甚至通宵。老师们对作业提交时间的要求很严格,过了截止日期,这次作业的成绩就是零分了,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当然,老师们对备课、答疑和批改作业也很认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上个学期,我基本上都在适应和学习中。现在,生活上基本适应了,但语言仍然是一个问题。已经三个多月了,但期待中的那种明显能感觉到的进步并没有出现。看来需要进一步努力。至于研究方面,还没有大的进展,或许是头绪太多了,也需要简化和聚焦。
在工作上,这一年的主要结果有两个:一是拿到了自科基金;二是完成了《管理学家》(学术版)的共十二期专栏文章。自科基金的申请不算顺利,今年是第四次申请。人的一生中需要连续努力四次的事情其实并不是很多,这也多少印证了这样一个道理,有些必须达到的目标,只要坚持不放弃,总是能够达到的。对于研究型大学的老师来说,有自科基金并没有什么特别,但没有它却会很麻烦。《管理学家》的那个专栏是关于国际管理研究学术期刊最新论文评述的。写每月一期的专栏有时很痛苦,首先得花时间选择评述哪本期刊哪篇论文,然后得花时间读一般都在20页以上的英文论文,最后写出3000-3500字的评述。结果是,不管你怎么抓紧时间,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处在焦虑和紧张中,编辑在不停地催,而几乎每次都是最后时刻才交稿。 这实在是一种令人沮丧的体验,好在自己没有放弃,所以,一年下来,自己至少认真地看了近20篇的英文论文,并写了4万余字的论文评述,想想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这再次说明,许多不得不做的事情,只要坚持做,就一定能做完的。
这一年,关于研究,也思考了一些。思考最多的是管理研究的意义,也即是自己所从事的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的所谓的研究,其价值和意义是什么?对意义的追问很容易使人陷入挫败和消极。我不敢说自己已经有了答案,但至少我已经厌倦做对他人的研究进行改头换面或者修修补补的工作。好的管理研究有两个标准,一是有自己的创新,二是对管理实践有帮助。这当然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已经有不少学者说过了。但对我而言,通过自己这些年的摸索和思考,能够切实地体会到这一点,却是另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过去的几年,看过的文献很多,涉猎的领域和问题也很多,但却几乎没有写出令自己满意的论文。或许,现在多少能够明白张五常所说的不读文献的含义了。读得太多的一个致命的弊端就是,每当你试图写下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你都会觉得这些其实前人已经做过了,没有任何意义,然后放弃。而且,读得太多也会下意识地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丧失了尝试和练习的勇气。或许,暂时地远离文献,整理自己的思路,扩展自己的想法,并尽可能地把它写出来,才能够真正得到有新意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尽管对自己的时间管理一直不满意,但仔细算来,这一年还是做了不少的事情,结果也还算不坏。其中,许多事情是由于不得不做而强迫自己做完和做好的。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可能并没有太多的快乐,甚至更多的时候充满了焦虑和痛苦,但回过头看,发现其实这些事情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那么无趣,而且完成它们带来的快乐是出乎意料的。所以,快乐只是一种想象的状态,期待但不必刻意追求;尽管痛苦往往体现为一种生活的真实,但也不必回避和夸大。重要的是,尽量以快乐的心情度过或许并不快乐的每一天。这算是自己对新的一年的期望吧。